首页 > 人民艺术家

记当代著名书法艺术家 - 杨德金

发布时间:2019-11-08 11:39:00    来源:当代美术网     作者:艺委会

 f9198618367adab4cbe8a5d689d4b31c8701e46f_看图王.jpg

当代著名书法艺术家---杨德金

杨德金,1956年10月生于北京市。自幼酷爱书法,他的书法严谨,勇于创新,追求清隽格调,用笔、结体、章法力求多变。雄厚豪放、气韵生动、率真拙朴、酣畅淋漓,有其他写的牌匾,用笔洒脱,给人以奋发向上的时代感和艺术享受,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多幅作品被国内外各界友人收藏。先后被受聘为国务院扶贫办书画院副院长,北京燕京书画院常务副理事长、常务副院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
 
a8ec8a13632762d06d26012aa2ec08fa513dc60f_看图王.jpg
 
杨德金作品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010年5月29日中国足球队迎战世界足坛劲旅德国队前夕,北京燕京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杨德金先生带着这幅专为中国足协创作的作品,亲赴上海为国脚助威。令杨先生和全国球迷大喜过望的是:高洪波执教国家队后首战告捷,中国队1∶1战平德国队,取得了中国队与德国队交锋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这十个写在宣纸上的字软软的;可中国足球健儿的腿硬硬的;书法作品气势磅礴,中华男儿骁勇善战——书法、足球,足球、书法,这二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或许,这正是书法艺术魅力与足球艺术魅力的重合点——贵在精气神!赛后中国国家队领队及教练受杨德金老师的书法赠送。
杨德金自幼便喜爱硬笔书法,1976年杨德金正式踏上文化路。师从故宫博物院的金老先生,开始规范地研习书法。他乱中取静,真正开始踏上了“文化人”的旅程。“诗书藏今古,翰墨品人生”。见字如见人。发自内心的感悟,飘逸俊朗的墨宝,将杨德金先生的书法艺术造诣表现得淋漓尽至。杨德金研习书法既博采众长又追求创新,行书、隶书、草书俱佳。行家们对其作品的评价是:既“险”(敢于创新,出奇制胜),且“重”(功底厚重,韵味悠长)。不仅如此,他的创作过程从布局到运笔都格外细腻,这便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
 
fc1f4134970a304e07d0076fd3c8a786c8175cb0_看图王.jpg
 
杨德金作品
 
北京燕京1999年国家对他书法的定价是每平尺2000元人民币。而今已是水涨船高每平尺已达万元。杨德金自幼好静不好动,读小学时便喜爱硬笔书法。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有自己的文化梦与追求目标——将来要成为一个“文化人”。 可惜好梦不长。1966年,他正在读小学三年级时,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降临于中国大地。那场摧残文化、践踏文明、玷污人性的“文化大革命”打碎了他的“文化梦”。然而,嫩竹一旦破土而出,无论处于怎样的恶劣环境也只管认定自己那向上的目标笔直的成长。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有追求的人。1976年就在杨德金感到迷茫,无所适从之时,一次与朋友偶然间的交谈为他的文化梦带来了曙光。“你不是喜欢书法吗?我给你介绍一位真正的专业老师吧”。这对于杨德金来说真可谓正中下怀,雪中送炭。从此,他便师从故宫博物院的金老先生,开始规范地研习书法。他乱中取静,真正开始踏上了“文化人”的旅程。
 
一般说来习字的过程是很枯燥的,习字者必须耐得住寂寞。更何况,他几乎是把业余时间全部用来习字,数十年持之以恒,实为难能可贵。对此,杨德金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书法艺术蕴涵着美的真髓,流动着情感、智慧和力量。挥毫之时要凝神静气,聚精会神,排除一切思虑杂念,即运神又运力,既可健心亦可健身。这其中的快乐只有潜心入境方可享受得到。“诗书藏今古,翰墨品人生”。见字如见人。发自内心的感悟,飘逸俊朗的墨宝,将杨德金先生的书法艺术造诣表现得淋漓尽致。杨先生研习书法既博采众长又追求创新,行书、隶书、草书俱佳。行家们对其作品的评价是:既“险”(敢于创新,出奇制胜),且“重”(功底厚重,韵味悠长)。不仅如此,他的创作过程从布局到运笔都格外细腻。他无论写多少字都无需将纸叠出格来,写岳飞的长诗《满江红》亦是如此;如果两个人将一张四尺整张的宣纸悬空展开,他照样可以在上面挥毫泼墨。杨先生何以兼备这既险重又精细的艺术造诣?其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数十载的习字过程中,他不仅临帖、创作,而且阅读了大量与书法艺术相关的书籍,研究书法发展历史。其二,得益于钟表行业的从业经历。他从北京市钟表技工学校毕业后,在钟表行业一干就是20多年。当年一丝不苟地盘绕手表游丝(阿基米德等距螺线)的基本功,延深至今日他书法作品有张有弛的完美结合,这便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
 
timg.jpg
 
杨德金作品
 
有人看到杨先生生活非常简朴,感到十分惊讶。对此,杨先生淡然一笑地说道:“即便家有黄金数吨,每天吃饭也只不过三顿;就算你有豪宅百处,晚上睡觉也只需一室。我觉得人在物质生活上不要有过多的欲望。除去吃饭、睡觉之外,我所需要的也就是一杯清茶、一只毛笔、一个供我挥洒笔墨的文案而已”。随口道来的话语间,展露出他那朴实无华的精神境界。在衣、食、住、行方面,杨先生一切从简,追求平淡。然而,在艺术创作上他从不含糊,力求严谨,精益求精。有人问杨先生:怎么才能做到“笔墨传神”,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他非常认真地回答说:“一幅真正的精品绝不是光靠笔墨与技法来完成的,而是要用心,用思想、用灵魂,以你的文化积淀为依托,让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与作品内容融为一体、跃然纸上。”听似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杨先生创作精品的“诀窍”与艺术人生的真谛。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杆为扶持,来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板桥的这首咏竹诗深受杨德金先生推崇。他认为,无论想去做何事,必须先要学做人;习字更是如此——德乃字之魂。正是这样,他那楷书的严谨、草书的潇洒、行书的奔放、榜书的大气……无不彰显出他的个性与品德。早在1994年,当时还是钟表行业一名普通职工的杨德金,便以自己那有数的工资去资助张家口崇礼县的两名贫困儿童,默默地持续数年。1996年他辞职投身艺海,开始了专业创作生涯。他先后被聘为国务院扶贫办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市燕京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大展,先后被李嘉诚、马万祺等海内外知名人士收藏。他的作品还在奥运书法大赛中获一等奖。奥运会期间,他将“鹤聚鸿翔”与“金戈铁马”两幅作品的拍卖所得全部捐给了北京奥组委。就业内行情而言,他的作品早已价格不菲,但只要有公益活动,他都会捐献作品,但凡有朋友开口他都无偿奉送。
 
欣赏杨德金先生的书法作品的确是一种享受。同时,我们从他的墨宝中更能品味出作者的为人之道、从艺之本与博大胸怀。中国重点城镇投资指导工作委员会原主任、北京恒诚信业文物鉴定评估中心秘书长、香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树彬先生为杨德金先生书法集写的卷首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的一种艺术的体现,书法家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艺术性的人格化,赋予了书法作品的生命力。中国书法有其自身的规律,如讲究执笔、运腕、用笔、使墨、结构、章法、气韵,其艺术形式往往通过艺术来表达书法家个人的思想感情的。书法依据汉字的造型特点,通过艺术构思,调动艺术手法,而形成的。书法以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其中奥妙述说不尽。
 
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是形美神足,形神兼备,注意虚实对比,相互避就,字与字虽断犹连,出新意,令人百看不厌,爱不释手。杨德金先生的作品,处处透着古朴,又处处透着新鲜。字态灵动、匀称、紧凑而富有变化。结字有法度,有准则,有新意。用笔娴熟流畅,气度豪放而不失法度,生动而不失文静蕴藉,笔法刚劲、飘逸、形象生动、张弛有度,如高山流水,各种点画按照一定的结构规范及法度搭配起来,表现出较强的个性风格,自成一家。欣赏杨德金先生的书法,的确是一种享受。“灵动大气、自然天成”的艺术追求才是杨德金先生在书法创作时从无腹稿,信马由缰,自由驰骋。如果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霸气,让他“刚健雄浑、自由挥洒”的书风更具大家风范;那么,“杏花春雨江南”的绝色美景,以及登高望远的“云山风度”,则让他的书风更加“豪放飘逸、儒雅高洁”。
 
同时,我们从他的墨宝中更能品味出作者的为人之道、从艺之本与博大胸怀。点划飞扬中,他把我们带到一个熟悉而又充满神奇的世界。每每面对他的作品,总觉得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牵扯着我们,一种渐趋强烈的冲动激发着我们,顿觉生命的活力四射,心灵的风暴翻涌。对此,杨德金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书法艺术蕴涵着美的真髓,流动着情感、智慧和力量。挥毫之时要凝神静气,聚精会神,排除一切思虑杂念,即运神又运力,既可健心亦可健身。这其中的快乐只有潜心入境方可享受得到。
 
杨德金先生还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这在他的书法创作内容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熟读文史的杨德金喜欢书写唐诗宋词中的经典篇章,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思考和坦荡情怀,无论是挥毫泼写李白的“登高壮观天地间”、苏轼的“大江东去”等豪放词句,还是抒写王维的“空山新雨后”等抒情诗句,他总是努力让自己的情感透过笔墨充分地凝聚在宣纸上,使作品内容和表现形式相统一,达到一种和谐美。杨德金先生走遍全国全国各地,留下不少名匾石刻。(作者:赵树英)
 

(编辑:艺美)

联系我们

为弘扬文化艺术 -- 追求真善美雅     还原艺术本真 - 为中华民族复兴输送正能量!

微信号:185 1818 0020 邮箱:zgddms@126.com 地址:中国 ●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