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名家

董西华:指尖上的舞者 追随艺术初心不改

发布时间:2016-09-22 10:06:30    来源:齐鲁网     作者:谷会媛

b0ac492f3bb3ea2d2226e171f66332ca.jpg

董西华和他的《兰亭序》作品


齐鲁网
临沂8月1日讯(记者 谷会媛)他生长在徐公砚之乡,自小对砚文化颇感兴趣,又对篆刻深深喜欢,在30余年的时间里,他用业余时间把制作砚台与篆刻当作自己的“乐子”,最后,用两年的时间,他把自己对篆刻艺术的理解和喜爱,全部转化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为人称赞。他就是中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董西华。

 

生于奇砚之乡,耳濡目染砚文化。董西华出生在名砚--徐公砚之乡沂南县青坨镇徐公店村,自幼受砚台文化熏陶,喜欢工艺雕刻艺术。董西华在接受齐鲁网记者采访时说:“小时候,村里有做砚台的,自己很喜欢,看着一块块'石头'在他们手里变成一件件艺术品,非常羡慕。”徐公砚是青驼镇徐公店村独有的矿产资源,徐公砚石形态各异,文彩奇妙,天趣盎然,其色泽有茶叶末,众色纷呈,五彩滨纷,造化莫测,天才之砚材。制成砚后,自然古朴,清新淡雅,质嫩理细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对于董西华,儿时对徐公砚的初识,以及村里最古朴的制砚传统,是他艺术的启蒙。

 

儿时对徐公砚这种羡慕就像在他心里生了根。“那时候,在农村上学是出路,为了学业,对制砚、篆刻的喜欢就全部都压制在心底,不过从来没有忘记。”董西华说,“有些东西在心里生了根就一定会发芽。”工作后,董西华做过很多职业,但是,心里惦念的还是记忆里家乡的砚文化。

 

      0354de70019ad754e36f095155bcc9f4.jpg
董西华雕刻的《兰亭序》

 

30年痴心不改,大胆转型从事篆刻。为了求学,董西华暂时把对篆刻、对徐公砚的喜爱搁浅心底,但是每逢寒暑假,董西华总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待在家里,摸索着做砚台,刻章。而这一习惯被他保留了30余年。在19岁,董西华已学业有成,也有了一份称心的工作,但是儿时篆刻就在心底生了根,总有一天要发芽。“对篆刻、对家乡砚文化的喜爱,从来都没有忘记过,工作以后,别人的业余生活都很丰富,但是我的业余生活就是制砚,篆刻,很‘单调’。”董西华说。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了解到,虽然对砚文化和篆刻十分喜爱,但是董西华对自己非常不自信,常常做出来的作品不愿他人欣赏。“那时候,对自己的作品没自信,怕别人笑话,所以一直是‘偷偷摸摸’做。”董西华笑着说。为了能提高自己的篆刻技艺,让更多的“石头”在自己的手里“开花”,董西华跟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世画学习篆刻艺术。正是老师的鼓励,和自己的不断学习,30年后,董西华决定为自己开一间工作室。

 

2012年,董西华辞掉了工作,开始专心做自己的工作室。在经营工作室两年之后,董西华受邀参加了2014年第六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当时自己在成立工作室的时候,只是觉得自己要做篆刻艺术,把自己的思想和理解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受到此次大赛的邀请,让我信心大增。”董西华说。为了参加此次比赛篆刻了《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并得“花冠杯”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金奖。“获得这个奖让我很意外,也更肯定了自己。”董西华说。

 

          8d637f83094224bb32ed1e2f74c3717d_看图王.jpg
                董西华创作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徐公砚作品

 

          db92dc23d755d660d68ccdfc95f381e7.jpg
           董西华的徐公砚作品《金石藏日月》

 

他佳作频出,唯初心不改。从眼观徐公砚的雕刻,他人的篆刻,到自己拿起刻刀,在石块上行云流水,董西华说:“我还是一如当初,深深爱着篆刻。”董西华认为,篆刻可以表达人的内心世界,所以他的作品但求用心。

 

在2015年6月,他创作的作品《百福图》在第七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博览暨中国创新设计文化展上荣获“华艺杯”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在创作此作品时,时值中国建军88周年,董西华用中国民间流传已久的寓意吉祥的“福”字,用一百多种不同的福字样,按不同的字体雕刻印制,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祝福。在董西华工作室,除了一幅幅他得意的篆刻作品外,记者还注意到,在他身后有一块徐公砚雕刻十分精美。据董西华介绍,此徐公砚名为《金石藏日月》,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之一。“这块徐公砚是采用正宗徐公砚老坑天然原石,金石藏日月生辉,而且此日月天然生长于灵芝之上,灵芝一侧有一蝗虫,即飞黄腾达。”董西华说,“此石得于偶然,在雕刻制作过程中又偶现日月形状,于是当即创作了《金石藏日月》。”记者了解到,此砚石上的灵芝,圆润逼真,蝗虫更是栩栩如生,而这全部由董西华手工完成。

 

2015年9月临沂第十三届书圣文化节开幕,期间董西华用艺术的手法创作出了印章篆刻版《兰亭序》,向书圣节献礼!这批印章篆刻版《兰亭序》共由65个印章组成,除了主标题印章外,其余每句话均由一个印章组成,这些印章每个重约半斤,排满了整个桌子。这些是董西华的心血,也是他的心意。为了体现作品的鲜活性,董西华搜集了大量史料,将65个印章分别以金文、甲骨文、齐白石体、大篆、小篆等字体来体现,又把这些字体分为朱文和白文进行篆刻。这些字体透露着古朴之气,又形态各异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极有意境的艺术巨作。说起自己的篆刻艺术,董西华说:“虽然在篆刻方面,现在小有成就,但是在篆刻这条艺术的道路上,我一直是一个朝圣者,心里有信念就会一直前行。创作不息,初心不改。”

 

(编辑:李甜伟)

联系我们

为弘扬文化艺术 -- 追求真善美雅     还原艺术本真 - 为中华民族复兴输送正能量!

微信号:185 1818 0020 邮箱:zgddms@126.com 地址:中国 ● 北京